索 引 号 | 779092315/202105-00096 | 信息分类 | 年度计划 |
---|---|---|---|
发布机构 | 大观区教育体育局 | 发布日期 | 2021-05-24 12:54:49 |
信息来源 | 关 键 词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服务对象分类 | |
体裁分类 | 其他 | 生命周期分类 | |
文 号 | 有 效 性 | 有 效 | |
信息名称 | 大观区教体局2021年工作计划 |
索 引 号 | 779092315/202105-00096 |
---|---|
信息分类 | 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 | 大观区教育体育局 |
发布日期 | 2021-05-24 12:54:49 |
信息来源 | |
关 键 词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服务对象分类 | |
体裁分类 | 其他 |
生命周期分类 | |
文 号 | |
有 效 性 | 有 效 |
信息名称 | 大观区教体局2021年工作计划 |
1.强党建,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引领
(1)持续推进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建党100周年,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育系统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继续抓好“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抓好中小学校和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不断扩大中小学校和民办学校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抓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强化结果运用和整改落实。立足党建督查、党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精准指导。全面加强支部班子建设,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员管理。持续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程,重点打造教体系统党建品牌。继续发挥“我是党员我带头”效应,推动党建工作与教体各项工作有机融合。
二、促公平,满足群众优质教育需求
(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均衡区争创力度。谋划整合城区西片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
(4)推进各类教育协调有序发展。继续推进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谋划制定全区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健全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和适龄人口规模及分布的前教育网络。加强科学保教,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规范办园行为。继续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和教育生态,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办学和教学行为。继续开展好语言文字工作,在校园内外积极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
(5)抓好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健全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和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推进重点区域问题整治化解。继续完善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责任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开展防溺水、卫生防疫、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生产专顶行动,达到视频监控全覆盖。加强舆情互动和信访工作,多维度营造安全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
三、促改革,不断提升教育内涵质量
(6)持续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实验工作。完善学校评价体系,让评价真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服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加快形成“一校一文化,一校一品牌”发展局面。全面完成区级特色学校建设,积极申报特色学校,形成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显性校园文化和内在精神文化,提升办学质量。
(7)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进一步加强精简合并,减少检查考核评比次数,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统筹做好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完善督查整治机制,定期公布“白”名单。进一步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重问题。全面启动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全面推进“四点半课堂”。
(8)推动“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全面贯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区属各校网络基础架构提升项目。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研工作中应用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升全区智慧教育水平。
四、提素质,整体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9)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加强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和督学力量。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区级统筹,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1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机制,深化师德师风综合整治,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失范处罚机制。继续开展最美教师等各类宣传典型评选活动,不断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11)深化教师培训机制。健全教师培训体系,推进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与改革,实现培训、教研、电教、科研部门有机整合,建立健全区级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积极探索和创新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按照配备标准,加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补充力度。加强教研队伍建设,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专业支撑。
五、提素养,系统构建立德树人机制
(12)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推进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诚信教育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品德修养教育。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表彰,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作用。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及工会组织功能,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共同育人的格局。
(1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校际和区域性体育赛事,积极参加市中小学生体育系列比赛。继续推进书法、黄梅戏等传统文化课程进校园进课堂。完善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建立以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推进心理健康测评和体验活动常态开展,做实学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着力加强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实践能力和尊重劳动价值为重点的劳动教育。
(14)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加强教育系统法治工作体系建设,继续开展“七五"普法校园行活动,加强防诈骗宣传、加强学校欺凌教育工作。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开展“反邪教示范学校”、“平安校园”等创建。落实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要求,规范决策程序。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教育改革的自觉性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好行政权力清单、服务清单的实施和动态调整工作。
六、促提升,推进全民体育健身工作
(15)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认真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认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因校制宜,开展2+N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工作(每所学校确定2项特色项目,不断辐射其他运动项目),将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抓手,科学合理设计体育大课间活动,创造条件、保障时间,积极推动体育大课间活动蓬勃开展。创新体育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趣味性、吸引力。
(16)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加强体育社会团体管理,发挥各类型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作用。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扩大体育人口,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社会指导员的业务水平。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加快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