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779092315/201912-00015 | 信息分类 | |
---|---|---|---|
发布机构 | 大观区教育体育局 | 发布日期 | 2019-12-06 14:40:19 |
信息来源 | 关 键 词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服务对象分类 | |
体裁分类 | 通知 | 生命周期分类 | |
文 号 | 有 效 性 | 有 效 | |
信息名称 | 关于印发大观区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 |
索 引 号 | 779092315/201912-00015 |
---|---|
信息分类 | |
发布机构 | 大观区教育体育局 |
发布日期 | 2019-12-06 14:40:19 |
信息来源 | |
关 键 词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服务对象分类 | |
体裁分类 | 通知 |
生命周期分类 | |
文 号 | |
有 效 性 | 有 效 |
信息名称 | 关于印发大观区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 |
观政办〔2019〕45号
关于印发大观区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
大观区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11月12日
大观区智慧教育行动计划
(2019-2022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智慧学校建设的部署,落实《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和《安庆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及《安庆市大观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大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结合大观区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提高教育质量、着眼于“融合创新、深化运用”,推进大观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创新应用为核心,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在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中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建设现代化的师资队伍服务,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服务,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政府主导,共同建设;引进创新,融合发展”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坚持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注重效益、分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工作方法。
三、目标任务
按照全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在2019至2022年的4年时间内,全部完成大观区城乡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任务。创建先进、高效、实用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创新教学与管理应用服务、拓宽数字资源共享和覆盖面、培养师生信息化能力,逐步探索出与我区教育实际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
四、主要行动
(一)智慧学校基础环境搭建行动
根据大观区财力状况,以省教育厅有关文件中的智慧学校建设装备标准和估算价格为依据,选择最基本的基础版智慧学校设备进行装备。
1.智慧学校设备清单
每套系统含互动终端及系统1套、教师平板3台、充电车1台,学生平板小学45台、初中50台。
2.智慧学校建设装备标准
智慧学校设备类别 |
学校数(所) |
数量(套) |
建设要求 |
小学 |
20 |
80 |
每校3~6年级各1套 共4套 |
初中 |
4 |
12 |
每校每年级1套 共3套 |
3.智慧学校建设年度计划表
建设时间 |
智慧学校设备类别 |
学校总数(所) |
备注 |
2019年 |
小学 |
5 |
每年建设乡村小学2所、城镇小学3所、乡村初中1所 |
初中 |
1 |
||
2020年 |
小学 |
5 |
|
初中 |
1 |
||
2021年 |
小学 |
5 |
|
初中 |
1 |
||
2022年 |
小学 |
5 |
|
初中 |
1 |
(二)教育管理和服务方式创新行动
构建绿色、安全、文明的智慧校园,有效支撑学校管理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现代化。
在完成以上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搭建行动后,学校具有较完善的校园、班级、教师、学生等信息化教学条件,再依托市教育城域网硬件网络环境及其管理服务软件平台,利用云技术搭建市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打通集约与共享渠道,创建数据集中、系统集成的应用环境,整合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及社会各伙伴之间的系统互联和数据互通,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在平台应用过程中沉淀的大数据和海量资源为实现全区教育扁平化管理、科学精准管理、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学校人、财、物等资源的标准化集中管理和服务,同时也实现教育教学的区域内高速互联和共享以及协同发展。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智能学习环境,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三)教学管理与服务方式创新行动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与管理应用服务模式,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和管理的能力。
实现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广泛连接,以及信息的快速互通,形成高效的教育治理体系。重点提供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区级教育视频会议、资源超市、学生成长档案、网络教研、在线授课、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学校公众微信号、家校互动APP等应用。在各平台应用过程中逐步生成全区教育大数据,辅助教育部门和一线教师实现轻松教学、全量分析、精细管理、精准培养、科学预测。
(四)师生发展模式创新行动
利用教师的实名制、组织化、可管可控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为泛在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形成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信息化的支撑服务体系。为教师提供电子备课和教研数字资源、在线学习评估、远程实时授课、教研网络社区和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档案等服务,支持教师开展网络协同备课、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泛在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教育教学新模式;支持开展在线测评和评价管理、同步课堂教学、校际教师间远程互动评课;支持在线互动、交流、资源分享、案例研讨等,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
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利用学生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并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帮助学生灵活利用教育资源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通过考勤信息、教学视频点播、作业下载及提交、辅导答疑、成绩分析和成长档案等功能,实现随时、随地、随需的个性化学习。
(五)师生信息能力培养行动
加强学生信息能力建设。努力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让中小学生在各种信息化竞赛活动中,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掌握网络基本礼仪,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
增强教师信息能力建设。努力让每一位教师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六)示范学校打造行动
创建5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在全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课程改革研究、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起示范性辐射推动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大观区智慧学校项目建设协调小组,负责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下设办公室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做到职责分明,分工协作,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落实分步建设目标,加大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多元筹措机制,依法依规公开招标、竞争谈判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智慧学校建设,实现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的飞跃发展。
(三)加强管理
智慧学校的建设需要统筹协调,统一标准,分期实施,必须加强协调和管理,确保施工高效。在建设中,严格执行项目申报、审批、招投标、建设监督、竣工验收等管理制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四)打造人才队伍
智慧学校的建设、管理、应用,关键在人,各校要选拔信息技术能力强且有责任心的人员作为管理员,并为他们提高信息化能力创造条件。健全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培训和考核制度,制定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融合创新应用。定期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信息化教学比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氛围。